“原來我都想從這里搬走,沒有雙氣,設施老化,到處破破舊舊的?!碧崞疬^去的昆侖街社區,73歲的黃庭英跟記者表示,“現在我們通了雙氣,小區有專人管理,還建立了社區大食堂,咱槐蔭區'書記直通車'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滿滿的幸福感,讓搬都不搬了?!秉S庭英自豪的說。12月25日“用好改革關鍵一招 揚起省會發展龍頭”濟南改革媒體行采訪團一行走進槐蔭區中大街道昆侖街社區,探訪槐蔭區“書記直通車”全面深化改革、實施“六大行動”的生動實踐。
昆侖街社區是濟南第一批棚戶區改造回遷樓宇,隨著時間的推移,居民房子在逐漸變“老”,房屋陳舊破損、外立面污染嚴重,部分樓體屋面漏水、墻體保溫性能較差,小區內基礎設施年久失修,部分道路坑洼不平、破損嚴重,臟、亂、差現象突出,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今年以來,槐蔭區中大街道依托“書記直通車”,從改善社區人居環境、提升社區治理模式和解決居民的生活痛點三個維度入手,將昆侖街社區打造成了景美街靚、和諧有序的宜居家園,逐漸摸索出了一條以環境提升為切入點、綜合治理為硬手段、居民融入共建長效化的社區治理路徑。
打造“社區四家”讓老舊小區變身宜居家園
昆侖街社區書記殷華芳介紹昆侖街70號院蝶變情況
“'書記直通車'開進了我們百姓的心坎里,通過民聲管家、為車安家、食有所家、扮靚我家為居民解決了的停車難、吃飯難、臟亂差、無人管等社區難點問題?!崩鼋稚鐓^書記殷華芳表示。
記者了解到,為了破解開放式老舊小區無物業管理的現狀,昆侖街社區借助中大街道“黨建引領+居民自治”的開放式小區物業管理模式,以社區黨總支為核心,讓居民參與到社區管理中,組建“小巷民聲管家”,集中討論社區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事項,解決秩序、安全、環境、養老等各類問題。面對昆侖小區停車難的問題,通過街道聯系區住建局等多部門,針對小區“兩橫三縱”的地形特點,對社區內道路進行行車路線微循環規劃,在“智能化停車系統”的基礎上,開展院落整治提升騰空間、拓展改建原鐵路沿線停車場、協調公共場所作為假期臨時停車場等3項措施,新增停車位100余個,從根本上扭轉了居民停車困難局面。
昆侖街大食堂工作人員趕做午餐
曾經,昆侖街社區有97%的居民家沒有集中供暖,街道以“解決群眾難點”經過次溝通銜接,最終確定利用昆侖街39號西南側原垃圾樓改建換熱站,解決了轄區870戶居民的供暖難題。昆侖街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多達1800余名,占社區總人口的45%,且大多數子女不能長期陪伴,“就餐難”的問題逐漸凸顯。經過多次深入調研,街道創新“公共+公益”運作模式,依托居家養老等 服務政策,成立“社區大食堂”,形成合力提供更優質的就餐服務,同步輻射轄區周邊上班職工。
五輛“直通車” 開往“最后一公里”
昆侖街社區的完美蛻變得益于槐蔭區“書記直通車”機制的建立?!啊畷浿蓖ㄜ嚒刮覀兘值缹用骟w制機制更順了,效果更好了,群眾滿意度更高了,我們可以運作的事情更多,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運作的比較順暢了?!敝写蠡睒浣值擂k事處黨工委副書記王學德表示。
記者了解到,槐蔭區各級、各領域基層黨組織結合工作實際,首創了“書記直通車”工作機制,量身定制了“重點工作、集中懇談、現場辦公、聯系服務、接訪處訪”五組直通車,直通車載著各自的分工,奔向各領域基層組織,促進黨的建設與改革發展民生各項工作深度融合。以現場辦公直通車為例,重點破解群眾關切難題,區委書記現場督導整改社區服務站收費窗口設置不利等問題;針對今大氣污染防治嚴峻的工作形勢,四大班子領導主動帶隊直奔現場;西客站片區交通環境優化、軌道交通R1線施工難點等問題也通過區級領導召集多部門現場辦公的方式得到有效解決。
區縣是推動改革落實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關鍵環節。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劉家義書記提出的“加強區縣改革工作力量”的要求,濟南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出臺《關于實施“六大行動”強化區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著力補齊區縣改革工作短板,區縣改革工作得到全面加強?!皶浿蓖ㄜ嚒笔腔笔a區全面深化改革、實施“六大行動”的生動實踐。